“近期,部分非法贷款中介常以‘代办无抵押、无担保贷款’‘快速放款、全额免息’等话术通过社交平台、电话推销等形式来诱骗金融消费者进行贷款,怂恿或诱导金融消费者委托其办理相关业务,不仅隐藏着高额收费陷阱和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而且金融消费者可能因涉嫌骗贷而触犯法律,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为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警惕非法贷款中介,认清其本质及背后隐藏的风险,保护自身财产安全,近日,东莞金融监管分局公开发布“关于警惕非法贷款中介的风险提示”。

认清非法贷款中介的“真面目”是基础。在东莞金融监管分局看来,这些非法贷款中介一般具有三类特征。

一是打着“银行合作”旗号。部分非法贷款中介伪造银行合作资质,通过短信、微信、自媒体平台等渠道,以“授信多、审批松”为幌子,冒充“XX银行贷款中心”、咨询公司以所谓的“内部渠道”“百分百过审”等不实信息发布贷款广告,骗取金融消费者信任。

二是披着“资质包装”外衣。部分非法贷款中介为促成贷款,谎称“包装资质可提高通过率”,实则教唆金融消费者开具虚假收入证明、虚构消费合同、银行流水等材料,甚至伪造公文或证件实施骗贷,扰乱正常金融秩序。

三是行着“牟取利益”之实。部分非法贷款中介利用金融消费者急需资金、贷款偿还压力较大的心理,诱导金融消费者签订服务合同并支付高额“代理费”“手续费”,从而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

除此之外,消费者也要学会辨识非法贷款中介的“风险点”。据东莞金融监管分局分析总结,非法贷款中介往往暗含以下几重风险:

一是多层收费,成本高企。部分非法贷款中介诱导金融消费者通过“转贷”或者使用其提供的过桥资金等环节,以“过桥费”“垫资费”“手续费”等名义截留高额费用,综合资金成本远高于正常银行贷款的息费水平。从银行获得贷款后,这些中介又会以各种名义要求金融消费者将贷款资金打入指定账户“走账”,伪造“流水”。金融消费者一旦进行转账操作,这笔资金大多以“服务费用”等名义被截留,甚至被骗走贷款资金。

二是违规用贷,违法违约。金融消费者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会明确约定贷款用途,规定贷款资金使用的范围,部分非法贷款中介为获取高额中介费,往往通过虚构交易等方式获取银行贷款,金融消费者若未按合同约定将银行贷款挪作他用,将承担违约责任,不但可能被银行要求提前还贷,个人征信也会受到影响。金融消费者若存在配合非法贷款中介使用虚假材料申请贷款的行为,还可能因涉嫌骗贷承担法律责任。

三是信息泄露,风险无穷。金融消费者在选择非法贷款中介帮助贷款或提供垫资时,需将身份信息、账户信息、家庭成员信息、财产信息等重要信息提供给对方。可能被其倒卖给第三方机构,用于电话骚扰、网络诈骗等活动,严重威胁消费者隐私与财产安全。

此外,东莞金融监管分局还向消费者介绍了防范非法贷款中介的“鉴别术”。该机构提示广大金融消费者:牢记“三看三不”,筑牢防线,远离非法贷款中介陷阱。

一是看资质,不轻信。金融消费者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官方渠道查询中介机构注册信息、经营范围等资质信息,确定其从事金融中介业务的合规性;不轻信陌生来电、短信、广告传单、社交平台等渠道推送的“债务重组”“债务优化”“免抵押担保”等贷款中介信息。

二是看产品,不捆绑。金融消费者可查询由金融监管总局指导搭建的金融产品查询平台,也可查询金融机构官网、官方APP或拨打官方客服热线等渠道验证产品真实性;不接受捆绑销售,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抵制强制购买无关产品或服务。

三是看条款,不泄露。仔细阅读合同条款,重点关注贷款利率、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警惕先收费后服务、“无条件放款”等要求;不泄露隐私,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件、银行卡、金融账户等个人敏感信息,不轻易委托他人代为办理相关手续。

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中旬,广东银行同业公会曾发布“关于共同抵制不法贷款中介的倡议书”。

倡议书指出,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贷款业务为企业和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一些不法贷款中介趁机滋生,引发诸多乱象……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为共同抵制不法贷款中介乱象,维护良好金融环境,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广东银行同业公会提出三大倡议。

一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倡议广大金融消费者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具体来说,主要包括选择正规渠道办理贷款;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加强风险防范意识;积极举报违法行为。

二是从监管层面进行把控,倡议金融机构加强合规管理,筑牢风险防线。主要包括严格中介机构准入,强调“发现第三方合作机构涉嫌非法中介行为的,依法依规终止合作关系”;加强内部合规管理;配合多部门联合打击。

三是号召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倡议凝聚监督合力,营造健康金融生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抵制不法贷款中介乱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呼吁广大金融机构、消费者、媒体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揭露和抵制不法中介行为,营造公平、透明、健康的金融市场环境。”

来源:东莞市银行业协会、广东银行同业公会

东莞贷款热线:18824212420
Copyright ©东莞创业贷款申请平台